时间:2023-04-21 19:49:40 | 浏览:480
“晋江小厂”出身的安踏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实现总营收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5.88亿元。这也让安踏总收入首次超越耐克中国,问鼎中国运动鞋服品牌老大的位置。
安踏之所以能够超越一众国产运动品牌,核心在于企业形成了较具竞争力的三条业务曲线:第一条是以安踏主品牌为核心的专业运动业务曲线;第二条是以FILA品牌为主导的时尚运动业务曲线;第三条是以Amer Sports等国际品牌为核心的户外运动业务曲线。
当然,看似成功的业务结构,同样也暗藏危机。
一方面,安踏主品牌DTC模式转型下,给企业带来的库存压力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曾经的收入增长引擎FILA品牌目前已经出现见顶趋势;此外,企业在拓展业务的第三增长点的路上也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所以行业一哥,远不能高枕无忧。
↑位于天津的一家安踏专卖店 图据视觉中国
第一部分:
主品牌DTC模式下库存承压
说到安踏,首先要提到的是企业的主品牌安踏(ANTA),1994年,在安踏品牌创立之初便瞄准了当时国内相对空白的大众运动市场,避开与Nike、Adiddas等国际品牌及李宁等国产品牌的直面竞争。
高性价比的产品定位以及渠道上的加盟模式,让安踏品牌得以迅速扩张,不断抢占低线城市消费市场;财报显示,仅在2008~2010年间,安踏品牌门店数量连续三年增长高于 20%。
2020年8月,安踏开始对主品牌进行DTC模式转型,所谓的DCT模式,就是直面消费者;对企业来说意义在于通过缩减经销商等中间环节而优化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减少中间商赚差价外,DTC模式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推动品牌的数字化转型,毕竟这种全渠道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方式,更能够让企业对产品设计、营销效果、用户体验有更精准的把控,从而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
↑西部证券研发中心分析报告截图
也正是由于DTC模式的持续推进,砍掉经销商后,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有所上涨。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为55.1%,同比提升2.3%。
但与此同时,DTC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
首先是存货问题,如今在DTC模式下,需要最终卖给消费者才算完成销售,几千家门店的库存也就成了安踏的存货。
换句话说,DTC模式下,会导致安踏的存货增加,存货周转周期变长。财报显示,自2020年主品牌安踏实施DTC转型后,安踏整体库存周转天数从2019年上半年的87天提高到2021年上半年的117天;而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了145天,成为库存周转天数最高的国产运动品牌。
↑资料来源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此外,在DTC模式下,由于线下门店为企业直营,店铺层面租赁费用及员工成本也会有明显增长,而成本的增加,便会导致企业经营开支的上升。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主品牌的经营利润率同比下滑1.1个百分点至22.0%。
因此,对于安踏主品牌来说,DTC模式下将持续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而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被放大。
第二部分:
FILA增速有见顶迹象
之所以安踏能从“晋江小厂”发展到中国运动品牌老大的位置,离不开旗下FILA品牌的成功。
2009年,安踏从百丽集团收购了亏损严重的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2013年,安踏开始对FILA进行国内市场重点培育。或许安踏深知主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另起炉灶”才是走向高端化最好的方法。
FILA也确实成功打入了中国时尚运动市场。
财报显示,2015年,FILA的总营收为17.5亿元;到了2021年,FILA总营收已增长至218.22 亿元。
从FILA营收在安踏总营收中的占比来看,2015年,FILA营收仅占安踏总营收的15.8%;之后,FILA对于安踏的营收贡献越来越大。财报显示,2021年FILA的营收占比已经达44.24%,仅次于安踏主品牌的48.7%,成为安踏的又一主要营收来源。
所以,FILA对于安踏来说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从今年上半年财报来看,FILA的表现也开始让人有些担忧。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FILA实现营收107.77亿元,同比下降0.5%,经营利润24.26亿元,同比下降22.8%;营收和利润出现双降。
而从历史数据来看,在2019年~2021年,FILA营收增速分别为73.9%、18.1%和25.1%;换句话说,FILA的营收增速也早已有所放缓。
资料来源:企业财报、红星资本局
对于安踏来说,占据企业营收半壁江上的FILA出现见顶,一方面使得安踏失去了左膀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由于FILA定价中高端,这部分业务也更“赚钱”,从历年财报数据,FILA的毛利率普遍高达70%左右,若FILA持续颓势,也必然会影响到安踏的整体盈利能力。
今年上半年,安踏净利润率由19.2%下降至17.6%,毛利率下降5.9个百分点至50.0%,这背后就与FILA的业绩低迷不无关系。
从FILA线下门店数量来看,FILA整体从2019年开始,门店数量就开始有所放缓。截至2022年上半年,FILA门店数量为2021家,相较于2021年的2054家,门店数量不增反降。
↑资料来源:企业财报、红星资本局
市场竞争大环境来看,我国的运动时尚市场同样是竞争对手云集;而时尚运动市场的消费者主要为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群体为主,用户追求个性同时喜新厌旧,FILA想要重回快速增长轨道,恐怕很难。
第三部分:
第三业务增长点的不确定性
除了安踏主品牌与FILA外,近几年通过不断地“买买买”,安踏手上的牌其实很多。
2015年,安踏陆续拿下高端滑雪品牌DESCENTE、中高端童装品牌KingKow,以及韩国品牌KOLON等品牌。此后,在2017年,安踏完成对Amer Sports的收购要约,给高端和超高端户外领域带来完整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大肆并购背后,安踏的资金压力也不容小觑。2017-2021年,安踏资产负债率由24.71%一路飙升到54%。到2021年末,安踏的有息负债达到131.73亿元,在手现金及银行存款245.81亿元。
这些业务现阶段的“成绩单”则在安踏财报中的“其他品牌”有所体现,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安踏的“其他品牌”收入为18.28亿元,同比增长为29.9%,增速超过了安踏主品牌以及FILA。
看上去安踏的“其他品牌”增长迅速,但与此同时,这些业务线的规模还是比较小,上半年“其他品牌”收入占企业总营收比仅为7%;因为对企业整体的营收贡献目前来看仍然比较有限。
从产品定位来看,由于此类业务偏垂直类专业运动,因此市场空间目前也较为有限。
以Amer旗下的滑雪及越野顶尖品牌萨洛蒙(Salomon)、专业滑雪装备品牌阿托米克(Atomic)为例,在北京东奥会期间,两品牌的曝光度有所增加。但由于目前滑雪运动在中国还处于市场教育阶段,因此多数消费者由于频率和价格问题,往往采用租滑雪服和滑雪板的方式。
对于安踏来说,如何扩大国内销路,培养用户习惯,就非常重要,但在短期内,似乎也很难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安踏的滑雪业务也自然难像此前FILA一样短期内带来丰厚回报。
除了冰雪业务,Amer旗下还包括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ARC`TERYX)、网球运动品牌威尔胜(Wilson)等。但事实上,这些业务单独拿出来看,依然处于小众领域,也很难让市场寄予厚望。
品牌培育也离不开企业烧钱搞营销。据2021年财报显示,安踏广告及宣传开支比率(占收益百分比)为12.4%,支出金额达61.17亿元,创五年来新高。
再看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今年上半年,安踏的研发费用率为2.32%,对比国际品牌耐克与阿迪达斯常年10%左右的研发费用率,差距仍甚远。目前安踏仍是“重营销轻研发”,而对于产品矩阵丰富的安踏来说,两者如何权衡也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安踏在寻找自己第三业务增长点时,依然面临着较多不确定性。
小结:
FILA的失速,对于安踏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如今的安踏一方面需要提高主品牌的经营效率,一方面也需要持续扩大其他业务生长线。因此,安踏远不能高枕无忧,而是需要继续讲出一些新故事。
红星新闻记者 刘谧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郭庄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晋江小厂”出身的安踏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实现总营收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5.88亿元。这也让安踏总收入首次超越耐克中国,问鼎中国运动鞋服品牌老大的位置。安踏之所以能够超越一众国产运动品牌,核心在于企业形成了
记者 | 乔启迪编辑 | 石一瑛2022年3月中下旬,国产运动品牌陆续公布2021年全年财报,李宁品牌和安踏品牌以接近六成的涨幅,带动国产运动品牌,奔向营收千亿大关。3月18日,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发布年报,集团年营收首次突破两百亿,达人民
观察者网讯(文/胡毓靖 编辑/庄怡)国产体育品牌迎来了一个华丽的“收获期”。 过去一年,疫情管控常态化、顶级体育赛事拉动、国潮热度持续攀升、国民健康运动意识加强,国产体育品牌也抓住机遇乘风而上。近日,李宁、361度、特步国际、安踏体育等国产
三月以来,各大运动品牌陆续递交成绩单。据财报显示,2022年安踏集团营收同比增长8.8%,首次突破500亿,达到536.5亿元,超过同期耐克中国514亿元的营收,成为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图源网络)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国
国内运动品牌安踏,今年半年报营收靓丽,终于领先于耐克中国,成为中国市场第一。最近安踏集团发布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作为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国内运动品牌正在全面赶超海外大牌。提前三年,安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杨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报季,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了成绩单,向投资者们“秀肌肉”。引人注目的是,安踏体育2022年营收增长8.8%,已达536.5亿元,首次超过了耐克中国。尽管相比2021年收入38.9%的增速有所放缓
作者:Amy大雯普通人看营销,高阶玩家看趋势。对于运动户外行业,头部效应明显,耐克、阿迪、安踏、李宁、Deckers、特步,基本占据了国内运动户外的金字塔顶端,更容易通过分析它们看清行业大趋势。消费者更重视什么?疫情后如何刺激消费?如何找准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侯隽) 2022年的夏天,全球运动品牌的排位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6月27日,全球运动品牌一直排名第一的耐克公布其截至今年5月31日的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中2022财年耐克全年营收达467亿美元,同
记者 | 覃思悦2022年4月中,国际著名市场调研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22全球最有价值50强服饰品牌榜单“(Brand Finance Apparel 50 2022)。成立于1996年的Brand Finance,
注:各大公司财政年度的起始时间不同于自然年,因此会出现财政季度、年度等与自然年不一致的情况。各家公司可能会按照每季度、每半年的频率公布业绩情况。体育服装和用品
今年上半年,国产运动服饰品牌明显很能“打”。近期,安踏、李宁、特步、361度等头部国产运动服饰公司发布财报,上半年业绩增长明显,营收同比增长均超过13%。反观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在华业绩遇挫,营收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
记者丨晓敏 见习生丨陈力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2022年7月,lululemon以374亿美元的市值超过阿迪达斯,升至全球运动品牌第二位,仅次于耐克。这一业绩,打破了多年来国际运动品牌市值排行——耐克第一、阿迪第二的格局。在耐
近日,天猫公布了618运动户外品牌榜单,其中,耐克、阿迪达斯、斐乐位列运动行业前三,蕉下、迪卡侬、THE NORTH FACE位列户外前三。全民运动热潮带动各类运动品牌在今年618取得强劲增长。在运动品牌榜上排名第一的耐克,今年天猫618提
界面新闻记者 | 覃思悦 顾乐晓界面新闻编辑 | 石一瑛2023年3月中旬开始,港股上市的四大国产运动品牌陆续进入“年报季”。3月16日午间,361°率先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以69.61亿元的营收,继续打破历史营收纪录,同比增长17.3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丁峰)如果问,谁是国产运动品牌“一哥”?从年岁上讲,那就是成立于1990年的李宁。但这并非科学的量化指标。品牌受欢迎度看营收,营收是消费者真金白银买出来的,所以从营收角度衡量,谁是国产运动品牌“一哥”?如果时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