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 20:38:12 | 浏览:212
在国内电商竞争新业态下,今年这场被称为史上最长的“618”落下帷幕。
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晒出最终的成绩单,一直被视为“国货主力军”的安踏,其业绩表现非常亮眼。
从天猫公布的数据来看,安踏在“天猫618”期间(6月1日-6月18日)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销售额超过5亿元。6月18日,安踏体育(02020.HK)股价大涨6.41%,收报176港元/股,刷新历史新高。
“618”大促结束后,安踏体育股价涨势不减。6月23日,安踏体育盘中创下183港元/股的历史高点,收报182.1港元/股,总市值约4922亿港元。
2007年8月,安踏体育在港交所上市时,发行价仅为5.28港元/股;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其股价在两个月内遭遇腰斩,最低报2.15港元/股;此后几经起伏,直到2014年才站稳在10港元/股之上。最近两年,安踏体育股价几乎是直线上扬,2019年3月站上50港元/股,2020年11月站上100港元/股,如今已直逼200港元/股。
发展至今,安踏体育的总市值已远超阿迪达斯、李宁等一线运动品牌,仅次于耐克,位居全球运动品牌上市公司第二。
安踏体育月K线图
红星资本局将重点复盘这个曾经的晋江小作坊,是如何造就起今日的高墙!这30年的发展中,安踏都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一)
品牌定位+精准营销,造就安踏品牌
1991年,安踏诞生于福建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彼时,安踏想走运动品牌之路,而耐克、阿迪达斯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高大上”的用户潜在消费观感;对标国内,与早安踏一年成立的李宁相比,没有像“体操王子”这样的超级IP做支撑,安踏的起步似乎不具优势。
所以,安踏创立之初便定位于二线以下市场,走亲民路线,给用户强化“买得起”的消费理念。
复盘来看,彼时的晋江赛道其实已经有些拥挤,特步、361度、匹克、鸿星尔克等品牌相继诞生,但众多本土品牌发展步伐趋同。当时的赛道并没有头部选手,因此定位于二线以下城市这块巨大的增量市场,依然是安踏品牌的最优解。
安踏当年的门店
从营销层面看,1999年,安踏率先开辟了“体育明星+央视广告”的营销手段。当年,其斥资80万元聘请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作为品牌代言人;而在1999年上半年,安踏的利润仅400万元。
同时,安踏开始在央视密集投放广告,当年广告费高达300万元。对于当时的安踏,如此大手笔的营销支出,无异于是一场豪赌。
事实证明,安踏赌对了。2000年9月25日,孔令辉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冠,极大振奋了国人的爱国激情,也让“安踏+孔令辉”深入人心。安踏品牌一炮而红,经销商们也纷至沓来。2000年,安踏的销售额突破了3亿元,是1997年的6倍。
有了这场成功的营销案例,之后的安踏便开始持续从体育明星、体育赛事入手,打响品牌影响力。
在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篮球运动方面,2004年-2012年,安踏是CBA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2014年-2017年,安踏是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安踏先后签约NBA球星巴特尔、斯科拉、加内特、隆多、汤普森和海沃德。
除了重点发力篮球外,2013年,安踏与中国奥委会及奥运代表团签下4年独家合作;2014年,安踏相继与水上运动、冬季运动等5大运动管理中心的24支中国国家队签约。
从扩张速度来看,安踏依靠多年在各大体育赛事中不断的宣传合作,持续拓展经销商版图,逐渐坐稳了行业头部位置。
从门店数量来看,2007年~2011年,是安踏门店数量的激增期,平均每天有2家安踏门店开业。安踏品牌门店也由2007年的4716家,上升至2011年的8685家,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6%。
来源 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从门店销售面积来看,2006年安踏品牌门店的销售面积为32.85万平方米,2011年已达95.90万平方米,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4%。
来源 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2012年,运动服饰行业寒冬来临,安踏放缓了开店扩张步伐。但是前期的投入,使得安踏在行业中逐渐形成马太效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在稳步提升。
来源 Euromonitor、红星资本局
2013年-2019年,安踏品牌营收增长迅速。2019年,安踏实现营收174.5亿元,2014年-2019年营收增速均超10%。2020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其营收出现较大程度下滑。
来源 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二)
“买买买策略”,定位多品类共发展
通常情况下,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后,很难在原有的消费群体心中发生本质改变。
就像安踏品牌专注于提供高性价比的专业体育用品,鞋类价格在99~1299元之间,服饰价格在55-1299元之间。与之相比,耐克的鞋类在379~2799元之间,服饰价格在149~4299元之间,阿迪达斯的价格区间与耐克趋同。
安踏想要提高单品价格,影响高端消费群体,显得十分困难。于是,安踏开始了多品牌策略,通过多品牌全面覆盖中高端市场,同时不局限于专业的运动,还包括适合很多穿戴场景的时尚运动与户外运动,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
2009年,安踏开始不断收购国外知名运动品牌,打入新市场,完善产品矩阵。
安踏的“买买买”之路
2009年,安踏从百丽手中收购了FILA。完成对安踏主品牌、FILA培育后,安踏又开始涉及高端市场的专业产品。
2015年,安踏完成对英国户外休闲、登山运动品牌Sprandi(斯潘迪)的收购。
2016年,安踏投资1.5亿元成立合资公司,经营Descente(迪桑特)品牌。
2017年,安踏收购Kingkow(小笑牛)100%股权及有关商标拥有权。
2017年,安踏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经营户外品牌KolonSport(可隆)业务。
2018年,安踏联合财团收购Amer Sports。加拿大运动品牌ARCTERYX(始祖鸟)、法国山地户外越野品牌Salomon(萨洛蒙)、美国网球装备品牌Wilson(威尔逊)都属于Amer Sports旗下,其产品遍布服装和鞋类、网球装备、滑雪装备、运动腕表、跑步机等。
来源 公司财报
通过烧钱“买买买”策略,安踏已不再局限于安踏品牌,而是开启了品类多元化、面向受众多元化的商业矩阵。
特别是收购FILA,安踏获得了巨大成功。对于大多数国内用户来说,真正的专业运动需求并没那么大,大部分消费者偏向于时尚与舒适的需求。安踏似乎也看准了国内这一蓝海市场。
安踏最初以不超过4.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FILA在中国市场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如今看来,这是安踏现有成就的关键一环。
与安踏品牌不同,FILA店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都在黄金商圈地段。而从FILA的门店扩张速度来看,FILA门店数量已由2012年的300家,增长至2020年的2006家。
来源 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如今,FILA已经成为安踏重要的收入引擎。2015年,FILA的营收为17.5亿元;2020年,FILA营收已增长至174.5亿元。即便是在疫情等因素下,FILA的总营收依然保持持续增速。
来源 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从FILA营收在安踏总营收中的占比来看(营收贡献),2015年,FILA营收仅占安踏总营收的15.8%;之后,FILA对于安踏的营收贡献越来越大,2020年FILA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49.1%,超过安踏品牌,成为安踏最大的营收来源。
来源 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FILA的成功,得益于安踏抓住了运动时尚这一蓝海市场。而从FILA自身的运营来说,其走的是直营模式,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适配,同时在销售端实现了信息有效收集分析,使得FILA这种“快+市场”形式广受年轻人喜爱。
(三)
品牌价值重塑
如果说曾经的安踏品牌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消费者买得起的品牌”,那么现在的安踏品牌,正在尝试向“消费者想要买的品牌”转变。
从产品研发投入来看,近年来,安踏的研发投入一直维持在总营收的2%以上。即使在2011年~2013年,国内体育服饰处于收缩期的情况下,安踏的研发费用占比依然在稳步提升。
2014年之后,安踏对研发的投入再次提速,并于2014年超越李宁,成为国内对研发投入最多的运动品牌。2020年,安踏集团研发投入高达8.71亿元,远高于其他国内运动品牌竞争对手。
来源 公司财报
从门店精细度来看,快速扩张期过后,安踏品牌更加重视门店形象的打造。2016年以来,安踏门店形象迭代速度加快,2020年安踏第10代形象店铺正式在上海落地,从品牌形象、店铺形象、消费者体验三大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其中空间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安踏的LOGO,突出运动感和视觉冲击。
来源 公司资料
来源 安踏第10代门店
在商品设计上,近年来,安踏品牌多次参与各大时装周,力求张扬其品牌个性,顺着“国潮之风”,引来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同时,安踏品牌还持续追赶IP潮,力求在产品设计上与其他跨界品牌碰撞出火花。比如2020年1月,安踏携手冬奥会和故宫文创IP,推出了全新“霸道”鞋款;4月,安踏携手卫龙推出千禧联名款等。
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红星资本局
从DTC(直面消费者渠道)落地来看,2020年,安踏体育提出安踏品牌DTC转型战略,将于2025年使DTC业务占比达到70%。
所谓DTC模式,指“直面消费者渠道”,强调渠道去中间化,加强品牌产品端与目标客群之间的交流融合,并最终达到品牌产品融入客群日常生活场景的目标。
安踏品牌前期取得的快速成长,很大程度是得益于良好的营销模式,同时安踏通过大规模的经销商扩展门店,使得安踏品牌门店遍布全国各大城市。
但是经销商的扩张模式,对于如今想要实行品牌重塑的安踏,也存在诸多问题。经销商模式会降低公司的毛利率,同时这种分散的管理制度,不利于企业与用户直接互动,存货周转周期长。
而DTC模式可以较大程度改善以上问题。DTC模式相当于是由原有的低毛利的批发模式,转向高毛利的零售模式;同时直达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可以最快程度得到用户反馈,利于公司的统一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2020年,安踏的首批DTC模式转型涉及3500家门店,其中60%门店将由公司直营,40%门店由加盟商按照安踏标准运营。
根据2020年安踏财报电话会议中,高管在谈及DTC进程时表示,DTC进展顺利,比预期要快。
从财报来看,安踏品牌与旗下直营的FILA相比,2019年,安踏品牌的毛利率为41.3%,而FILA的毛利率高达70.4%,可以看出两者毛利率差异巨大。而到了2020年,也就是DTC模式执行的首年,安踏品牌的毛利率上升至44.7%,可以看出DTC模式初见成效。
来源 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毛利率,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确实美化了企业财报。但安踏的DTC模式,同样需要面对增加的员工成本、门店租金成本等,所以仍需放在企业日后的经营利润率等维度做进一步考量。
但无论是持续提高研发投入,营销与品牌设计的再升级,还是推动DTC模式的改进,都不同程度上重塑着安踏品牌。这或许也是安踏在面对新消费群体与新消费升级的新打法。
小结
回顾安踏30年来的成长路径,发展较为清晰:安踏已经搭建起了专业运动、时尚运动、户外运动三条增长曲线,三大板块之间构建起了较为稳定的战略生态。
这也使得当今的安踏在资本市场备受追捧。在2020年年报电话会议中,高管也强调安踏未来会坚持多品牌战略。
未来的安踏,重要发力点在于打造安踏品牌的升级,强化安踏品牌在“Z世代”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同时复制FILA的经验到更多品牌中去,如迪桑特等。
同时,安踏还远未到高枕无忧。目前运动时尚行业竞争加剧,FILA可能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出现增速放缓;安踏在户外运动这个小范围市场上,用户的培养空间有可能受限,发展不及预期,目前大多品牌处于亏损状态,未来仍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量。
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刘谧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2021年以来,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Euromonitor数据,耐克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2020年的25.6%下降至2021年的25.2%;阿迪达斯中国由17.4%下降至14.8%。国产运动品牌迎来行业新机遇,安踏的市
5月10日是第六个“中国品牌日”,品牌的力量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多个品牌榜亦于近日相继发布,从不同维度诠释品牌的影响力。其中不乏泉州品牌的身影,彰显了泉州制造的影响力与美誉度。5月7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品牌》杂志主办的第五届
作者:Amy大雯普通人看营销,高阶玩家看趋势。对于运动户外行业,头部效应明显,耐克、阿迪、安踏、李宁、Deckers、特步,基本占据了国内运动户外的金字塔顶端,更容易通过分析它们看清行业大趋势。消费者更重视什么?疫情后如何刺激消费?如何找准
要说服装行业中的最强细分赛道之一,运动服饰的增速快如其名。从北京冬奥会谷爱凌掀起一番冰雪运动热潮到现在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操成为“刘畊宏女孩”,运动服饰也更加收到消费者的青睐。从各品牌2021年度财报来看,在大中华区中Nike、Adidas、安
红周刊丨李洪力国产运动品牌“双雄”正面临成长性难题,库存高压让两者急需新途径化解。虽然高端化与国际化一直是两者共同目标,但血液中的大众化品牌基因让它们在短期还很难改变。近日,国产运动品牌“双雄”安踏体育(02020.HK)和李宁(02331
“晋江小厂”出身的安踏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实现总营收259.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5.88亿元。这也让安踏总收入首次超越耐克中国,问鼎中国运动鞋服品牌老大的位置。安踏之所以能够超越一众国产运动品牌,核心在于企业形成了
界面新闻记者 | 覃思悦 顾乐晓界面新闻编辑 | 石一瑛2023年3月中旬开始,港股上市的四大国产运动品牌陆续进入“年报季”。3月16日午间,361°率先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以69.61亿元的营收,继续打破历史营收纪录,同比增长17.3
国内运动品牌安踏,今年半年报营收靓丽,终于领先于耐克中国,成为中国市场第一。最近安踏集团发布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作为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国内运动品牌正在全面赶超海外大牌。提前三年,安
注:各大公司财政年度的起始时间不同于自然年,因此会出现财政季度、年度等与自然年不一致的情况。各家公司可能会按照每季度、每半年的频率公布业绩情况。体育服装和用品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侯隽) 2022年的夏天,全球运动品牌的排位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6月27日,全球运动品牌一直排名第一的耐克公布其截至今年5月31日的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中2022财年耐克全年营收达467亿美元,同
今年上半年,国产运动服饰品牌明显很能“打”。近期,安踏、李宁、特步、361度等头部国产运动服饰公司发布财报,上半年业绩增长明显,营收同比增长均超过13%。反观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在华业绩遇挫,营收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杨军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报季,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了成绩单,向投资者们“秀肌肉”。引人注目的是,安踏体育2022年营收增长8.8%,已达536.5亿元,首次超过了耐克中国。尽管相比2021年收入38.9%的增速有所放缓
户外运动浪潮之下,始祖鸟今年在国内销售火爆,与此同时,有着安踏体育“现金牛”之称的斐乐逐渐失去了高增长。斐乐业绩失速,谁将成为下一个继任者,撑起安踏体育的半边天?是定位高端消费的始祖鸟,还是业绩增长稳健的迪桑特,亦或者是其他品牌?斐乐业绩“
记者 | 乔启迪编辑 | 石一瑛2022年3月中下旬,国产运动品牌陆续公布2021年全年财报,李宁品牌和安踏品牌以接近六成的涨幅,带动国产运动品牌,奔向营收千亿大关。3月18日,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发布年报,集团年营收首次突破两百亿,达人民
后疫情时代,健康意识提升。2021年全球运动服饰零售市场规模达6662亿美元,同比增长22%,首超女装,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服饰消费品类。(来源:申万宏源研究)从2021年体育用品上市企业营业收入上看,安踏集团超越阿迪达斯中国,排名第二,仅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