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18:27:40 | 浏览:382
零售君说
从电商到O2O到全渠道再到新零售,零售业务一直经历着各种新概念、新事物的冲击。为了不被竞争对手抛在后面,大家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去尝试和抓住各种新机会。
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发现自己虽有勇气和干劲,却被僵化的组织架构和陈旧的信息系统拖住了后腿。每每业务部门提出一个要求,IT部门折腾一个月,甚至一整年,都没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速度怎么可能赶上稍纵即逝的业务机会。这时候,该怎么办?
作者:陈赋明,新零售商业评论栏目主编。
2018年对特步来说是值得自豪的一年。当年实现营收63.8亿元,同比增长25%,创下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全年净利润增速高达61%,三年转型效果初显。
在这背后,除了体育+、产品+的转型之外,还有互联网+的数字化转型。就在前一年,特步的技术团队历时3年与阿里云合作打造的“特步全渠道零售平台”正式上线,为市场的爆发铺平了道路。
“我们走在了这个行业使用中台技术的最前沿。”特步CIO唐坤军自豪而又感慨地说。
特步CIO唐坤军
这个全渠道项目对特步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特步2015年开始的三年战略转型圆满收官,特步从批发模式走向了零售模式。
唐坤军和他领导的特步全渠道项目荣获了2017年总裁特别奖,这是特步为了嘉奖为公司战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或个人而设立的最高奖项。
不过,想起3年前决定做中台的那一刻,唐坤军仍是心有余悸,因为“当时担的风险非常大,不成功的话,我们团队这帮人通通都会成为烈士”。
从服饰行业来看,绝大多数品牌企业都是做批发的。
然而,在这种模式下,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是被隔离的。一方面,品牌商无法快速把新产品推向市场,送到消费者手上,另一方面,它们也无法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无从知道消费者的需求。
这最终导致整个服饰行业陷入库存危机。2013年开始,特步营收出现明显下滑,还陆续关闭了上千家线下门店。
面对传统模式的弊端,加上来自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压力,2015年特步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痛下决心,提出了三年转型战略。在回归运动,聚焦跑步的同时,改变批发模式,转向零售模式。
要做零售,就得重新梳理原来基于批发的业务流程,拆分或整合部门,业务部门也得不断去尝试新的业务机会。但是,大家在这么做的时候,发现原来的IT系统根本支撑不了,只会拖后腿。
特步以前的业务系统都是烟囱式建设,一个系统独立对应于一个业务,一共有60多个系统。
“这些系统跟业务一个扣一个,都是扣死的。而且,它们就像老破拖拉机,已经跑不动了。”唐坤军说。
还有,这些系统也无法提供实时的数据,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两天以前的数据,根本无法支撑时效性强的业务分析。
同时,各自垂直独立的系统,也无法满足特步全渠道要求,线上线下订单、商品、库存、物流、会员等都无法打通。
每当业务部门要迅速进行整合,IT部门就会极度痛苦,因为两个部门要合并,就需要把原来两个不同架构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这是非常困难的。
这个时候,唐坤军哪怕采用人海战术,系统整合最快可能也得一周,长的话要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业务部门对这样的速度是非常不满意的。
“我们的IT无论怎么努力,都赶不上业务的变化速度。所以,每次开会的时候,我们总被业务部门骂,说IT支撑业务快速变化的能力太差了。唐坤军觉得很无奈。”
一边是业务部门要不断寻求发展机会,一边是IT部门被折腾得够呛,但仍然跟不上业务变化。
怎么办?唐坤军知道自己已经被“逼上梁山”,这个难题非解决不可。
他和团队把国内外那些知名的软件商都捋了一遍,但是它们的IT架构大都基于批发模式来开发设计的,都无法很好地响应未来的业务需求。
直到有一天,波司登CIO打电话给唐坤军,说他在阿里巴巴找到了一个神器——中台。原来,波司登此前跟阿里合作,成为首个引入阿里中台技术的企业。
听到这个消息,唐坤军第二天就带了18人去阿里参观交流了一天。回来之后,就立马决定一定要做中台。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时任特步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肖利华,后者很支持他。
于是,他们一起跟丁水波做了汇报。半小时后,丁水波只问了一句话:要多少钱?唐坤军说1,000万以内。丁水波当场就签了字,并说:“去做吧,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丁水波的果断和信任,并没有让唐坤军太感意外,因为唐坤军知道,再困难,丁水波对两个方面的投入是不会减的,那就是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
在唐坤军看来,能支撑整个阿里业务的中台技术,支撑特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特步将自己具有相同属性、稳定不变的业务流程分离出来,然后基于阿里的中间件系统工具,建立商品、渠道、库存、会员、支付等中心,形成公共资源,供不同的业务前端进行调用,这样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分离出来的业务流程,差不多占到原来整个业务流程的百分之七八十,这部分是不变的。
余下百分之二三十的业务部分会发生变化,这时候只需以SaaS应用软件的形式开发一个就可以了。
这些应用软件形成一个个小前台,它们从中台的共享服务中心调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唐坤军解释说。”
2017年,特步全渠道零售平台上线。此前,唐坤军带领团队用了10个月时间开发共享服务中心,又用了8个月在全国40多个分公司进行推广。
“前后一年多时间,这在行业内是绝无仅有的。”唐坤军说。“而且,我们当时采用了休克疗法,把原来的系统彻底推翻了,一点都不给自己留退路。”
中台上线后,IT运维效率大幅提升。过去,特步的整个IT团队差不多有150人,现在,三分之二的人“没事做了”,都分流到了其他部门和岗位。
前段时间,特步进行了一次组织调整,把原来独立的童装事业部并入了大特事业部。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组织变化,涉及10多家分公司的拆分合并,但我们一点都不忙乱。通过中台,不到一周时间就调整好了,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中台系统有一个关键的技术,就是分布式部署,它具有天然的稳定性和快速运算。
这就决定了整个中台和前端应用软件都是基于云架构来规划的。所以,在建设中台的时候,上云是一个必然的步骤。
特步一开始采用的是私有云模式,即特步的中台不是放在阿里云的公有云上,而是部署在特步自己的数据中心。之所以用私有云,据唐坤军的说法,主要是怕数据泄露。
但实际上,“这是多虑了。云上提供的安全技术其实更多更完善,这是双赢的战略合作。”唐坤军补充道。
而且,采用私有云,还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阿里在不断迭代它的中间件系统,而特步因为把中间件都部署在私有云上,就无法快速跟随阿里进行迭代,也就使得特步无法享受阿里的很多最新成果。
再说,中台的云架构运维对IT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企业往往缺乏这种人员,也承担不起这些人的成本。因此,一旦系统出现问题,还得求助于阿里的技术力量。
所以,特步在今年6月,把整个中台系统,包括所有中间件、服务器等,都迁移到阿里的公有云,以享受阿里云最好的服务和技术。
“未来,我们的中台系统在功能层面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稳定。同时,在运维层面也会越来越放心,不用担心在最重要的营销时段,如双11、国庆假期等,系统出现问题。唐坤军说。”
“我们当时做中台其实是有点激进的,不过,我们有个条件是其他公司不具备的。早在2012年,我们就部署了一套全球一流的数据基础平台。”唐坤军介绍说。
与传统IT系统积累的一个个只能独立应用的数据池不同,特步的这套数据平台把整个集团的数据做到了分类整合,既可以独立应用,又可以整合应用。通过这套平台,特步可以查询所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因为已经有了数据平台,所以特步在数据中台之上,补充建设了业务中台。
业务中台产生的所有数据会沉淀到数据平台,业务中台上的前端应用软件也可以随时调用数据平台上的数据资源,从而形成了一般所说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双中台闭环。
现在,特步近7,000家门店的运营数据做到了每10分钟更新一次,不像原来一两天后才能看到。
“没有实时数据,可能对一般的业务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国庆节这样的重要营销节点,需要关注大促活动是否有效,销售目标是否达成,如果没有实时数据,就无法做出指导。现在都是实时看到数据,就可以随时调整策略。唐坤军说。”
以前,去巡店,可能不知道门店老板是谁,商品卖得怎么样。现在,通过手机看板,可以实时监测门店的运营数据,如流水分析、商品分析、销售情况等。这个应用现在每个月的使用频率达到了4~8万次。
在销售预测方面,特步已经实现了一周的销售预测,并且准确率达到70%~80%。
“现在,整个特步已经非常依赖数据了,没有数据,都不知道怎么活了。”唐坤军略带夸张地说道。
唐坤军认为,企业的IT人员做中台,做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对业务相当精通。他们可以先利用企业现有的系统,把所有的功能和架构搞清楚。同时,借助这些系统,理顺企业的整个业务体系。
在做中台的时候,把这些理顺的业务流程放进业务中台,替换掉原来的系统就可以了。
其实,在传统服饰行业,不管是体育服装,还是男装或女装,各个业务流程大体上都是一样的,差异的部分并不多。
所以,可以把一个行业里具有相同属性的业务流程梳理出来,变成一个模型,让行业内不同企业都能用。而对于差异的部分,可以由各个企业自己来解决。
比如盘点,无非就是期初数据和现在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果。至于对这个结果如何处理,不同企业可以采取自己不同的做法。有的企业需要审核,有的不需要审核,有的会把差额部分冲销,有的不冲销变成损耗。
在中台系统上,阿里能够支撑起几万亿的生意,特步也一定能够成功。这是唐坤军从最一开始选择使用阿里云技术的原因。
截至目前,在服饰行业,超过八成的国内知名品牌企业都与阿里云达成了战略合作。
结合强大的云智能技术、多样的行业实践,以及庞大的生态伙伴,阿里云已经成为新零售市场最大的云,帮助企业通过上云推动自身的零售转型。
最后,唐坤军建议,不管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如何,都可以考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拥有自己的中台,实现上云”。
比如,可以与阿里云合作,获得阿里云的公共服务,包括基础云平台、中间件、数据库等。还可以跟特步合作,利用其技术开发能力,获得服饰行业个性化的前端应用系统。
- End -
这几年,国货抬头的趋势很猛,李宁为首,安踏、匹克、361度、特步等等品牌,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国产越来越好了。从几年前,从说起国货,就一声叹息,到如今,看着李宁、安踏这些品牌,心生骄傲,大家都切身感受到了国产的崛起。特步呢?大家也看到了他们的
半年报交出高增长答卷的特步,又有重磅动作。9月5日,特步召开品牌战略发布会,对外公布了全新战略定位——“世界级中国跑鞋”,特步最新创新科技成果XTEP ACE缓震科技平台、新品160X3.0 PRO跑鞋也同步亮相。特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王真真)10月18日,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步国际”)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务营运状况。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内,特步主品牌零售销售(包括线上线下渠道)同比增长20%-25%,零售折扣水平为七折至七五折,
最近,特步发布了一双旗舰款跑鞋,性价比超高,中底采用了创新性的双镂空设计,全掌pebax发泡缓震科技,鞋面轻质mono纱材质,非常好看,极具科技感的一双跑鞋,他的诞生直接让人想到了绝影跑鞋,但特步的优势也非常明显,国产的镂空跑鞋并不是第一次
撰文/ 李丹 赵子坤编辑/ 陈芳《李宁惊梦》中曾披露过一个细节:彼时还未重回公司管理层的李宁破例参加了一次高层会议。会上,李宁本人不禁问:为什么晋江品牌两三年就能追上我们?李宁口中的晋江品牌,指的是福建晋江人丁世忠创立的安踏。这家起家于外贸
10月17—18日,本土三大运动品牌安踏、特步、361度公布第三季度营运情况。从整体来看,这三大品牌三季度销售保持增长,其中FILA、特步、361度品牌销售仍维持双位数增长。安踏集团旗下主品牌安踏产品第三季度销售同比实现中单位数增长;FIL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特步国际的股价从每股不到3港元一路涨到最高的16.32港元,翻了5倍有余,公司市盈率也从10倍左右水涨船高至如今的50倍,市值跃升至300亿港元之上。特步国际股价增长的背后,是强劲的业绩作为支撑。8月23日,特步国际发布2
8月23日,特步国际(1368.HK)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财报。特步国际上半年收入达56.84亿元,同比增长37.5%;经营利润实现9.22亿元,同比增长34.8%;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5.90亿元,同比增长38.4%。整体上看,
在2019年最火国产跑鞋的讨论中,特步的竞速160X一定位列其中。去年董国建穿它在柏林马拉松跑出2小时8分28秒的国内第二好成绩,时隔12年再次把中国马拉松成绩带进2小时9分之内,着实让国内跑圈沸腾了一阵。董国建在柏林马拉松。围绕竞速160
新华网成都1月20日电(王剑冰)12月15日,一条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中国田径协会和特步共同发起“国人竞速 全民畅跑”战略,其中“国人竞速”激励计划中破纪录奖,奖金高达100万元人民币,每突破1秒增设奖励1万元人民币。数月前,还有另一条关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