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17:58:39 | 浏览:778
图/IC
文 | 《财经》记者 辛晓彤
编辑 | 余乐
划重点:
*尽管上半年有疫情影响,四大港股国产运动品牌仍收获双位数增长,远远超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
*所有品牌中,只有FILA呈现负增长,它曾是安踏集团的增长现金牛。
*特步国际成了四家品牌中增速最快的那个,却迎来股价大跌。
8月23日上午,安踏体育(2020.HK)、特步国际(1368.HK)和361°(1361.HK)在同一天发布了2022年中期业绩,信息量很大。以往港股四家国产运动品牌——包括李宁(2331.HK)——都会心照不宣地选在不同日子发布,给消费者和股民一个喘息的时间。
上半年,频发的疫情对市场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织品类累计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5%。相比之下,四家国产运动品牌均收获双位数的营收增长(李宁已于8月12日发布中期业绩),跑赢大势。
疫情之前,国产运动赛道就颇为景气。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报告表示,国内运动市场在细分赛道、产品品类、区域市场、销售渠道等维度体现出更具结构性的增长特征,民族运动品牌持续高增长。2020年疫情的来袭并未将这股增长势头打断。从2022年一、二季度数据来看,运动品牌受到的冲击普遍小于服装纺织行业数据,且恢复速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疫情促使人们提高了健康生活意识,进一步提高了运动市场景气度。
同样的市场,国产品牌的表现又优于国际品牌。根据财报数据,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在2022年前两个季度营收分别下跌28.4%和28.3%,耐克大中华区在2021年12月到2022年2月、3月到5月的两个财季中分别下滑8%和20%(均不考虑汇率因素)。原因有很多,内因与国际品牌在中国的运营有关,外因则包括舆论环境、消费行为改变等等。
内部对比,安踏集团不出意外是营收最高的,但增速却是最低,这很反常,因为即便基数庞大,安踏前几年都是领涨的那一个(涨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次“地位”的下滑,主要是FILA拖了后腿,其营收下降了0.5%。安踏主品牌的营收则增长26.3%,高于李宁和361°。截至发稿,安踏集团自财报发布以来股价涨幅7.9%。
图/安踏会员公众号
FILA是安踏集团多品牌战略下第一个成功案例。2009年,安踏以3.2亿元的价格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了FILA中国商标运营权,以全直营的方式对品牌进行运营。由于没有经销商“赚差价”,FILA的毛利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本期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至68.6%),同时期国产品牌毛利率大多维持在50%以下,只是近两年安踏主品牌和李宁突破这一限制,达到55%左右。
此番FILA营收、毛利润、经营利润等所有数据全线下降,有些出乎市场意料。前几年安踏的增速一度超过40%,FILA功不可没,它和安踏主品牌撑起了集团营收的半边天,甚至在2020年营收一度超越安踏。
但在那之后,FILA的营收增速降了下来。
关于FILA增速的下降,市面上有两个比较主流的看法。一是品牌目前处于高速增长后的平台期。FILA中国总裁姚伟雄早在2017年就打过预防针,称未来“放缓是必然趋势”。
另一种看法则是市场变了,FILA的适配度正在降低。FILA高速增长的那几年,正是运动时尚风流行的年代,FILA的产品风格很受年轻人喜爱。最近几年“国潮”流行,消费者追捧的潮流开始逐渐向“国潮”倾斜。加之2020年疫情到来之后,市民消费预期降低,购买行为偏向更高或者更低的两极(当然消费降级偏多),FILA夹在中间有些尴尬。原本FILA是安踏集团下的“高端品牌”,但随着迪桑特、始祖鸟等品牌的加盟,FILA自动被划分为“中高端”,穿FILA似乎不再能表达什么,近两年也没出现所谓“单品爆款”。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捧不像前几年火热。
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FILA业绩的下滑主要还是外部原因导致。上半年疫情主要席卷的是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品牌更容易受影响。更重要的是,FILA是一个全直营品牌,2000多家门店没有一家是经销商门店,全都是品牌自己运营,这样一来也没有经销商能帮助分担风险。
有人说今年上半年疫情突发的市场情况跟2020年相似,但那一年FILA在几乎所有品牌都下滑时收获了正增长,今年为什么正相反?事实是,2020年上半年五六月份市场已经有所恢复,全直营模式的FILA在渠道方面反应更快。但今年影响时间更长,且居民消费预期和购买力较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在经过1-2月快速增长后,FILA门店在3月下旬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其零售流水从3月最后一周开始同比大幅下滑并延续至今。
好在安踏主品牌表现不错,撑住了集团的营收基本盘,133.6亿的营收稳坐国产品牌营收第一的位子。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北京冬奥会赞助商分4个层级,官方合作伙伴为第一层级),奥运对安踏主品牌的加持作用逐渐显现,包括产品、营销、研发甚至对外合作领域,8月初的创新科技大会上,安踏宣布与华为运动健康实验室达成合作。
FILA只是今年上半年受伤最重的那个而已,其他品牌均受到疫情牵连,多多少少都有些内伤。一个最直观的数据就是经营利润率均有所下降,差别只是下降多少而已。
(经营利润率是经营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能直接反应企业因产品经营进账的收入,不受投资、售卖资产等等其他因素影响。)
即便各家纷纷受到冲击,特步却显得“一枝独秀”,不光经营利润的增速让人印象深刻,连营收增速也高于其他品牌,这是近些年来的首次。
有这样的成绩,自然跟特步的整体运营分不开,但也存在外部因素——除了体量基数更小以外,特步面向的最主要市场还是下沉市场,算得上间接“躲避了”上半年的灾难,这跟安踏主品牌的情况差不多。李宁近几年追求品牌升级,目标市场也跟着上移,此番受到的冲击比安踏主品牌、特步和361°更大一些。
特步的财报数据看似赢了,资本市场却不怎么买账,财报发布当天,特步股价下跌6.5%,第二天又跌了14.26%,从13港元/股跌到10港元/股,市值蒸发76亿港元。
关键问题或许出现在存货周转上。根据财报,上半年特步存货周转天数从79天上涨到106天。相比之下,361°是76天,李宁只有55天。特步此前一直给人们留下周转高效的印象,即便是最困难的2020年,其的存货周转也不过94天。
另外,特步此番派息比率又从以往的60%下降到50.3%,或许也是股票被抛售的原因。
疫情的阴影依旧笼罩,7月又开始在各地零星出现,给逐步放开的消费市场带来不确定性。根据国信证券跟踪报告,7月一二线市场消费需求慢慢恢复,李宁、FILA终端流水或录得双位数增长;安踏、特步在7月上旬延续6月双位数增长态势,但7月下旬受疫情波动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看来各品牌依旧不能放松,仍须得时刻准备着应对市场变化。
天元浪尖大物和化氏一味MAX选哪个?双宝玄图和汉鼎战又该买哪款?化氏一味ex和达亿瓦一击F谁更好?恰逢618促销,我做了这一期,热门鱼竿横向对比。完整版视频点这里:2021上半年鱼竿推荐名单购于去年618天元浪尖大物 VS 化氏一味MAX这
奇瑞51%股份仅卖144.5亿,国产老大哥为何成这样?业内人:怪自己对于奇瑞汽车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在国产车中表现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奇瑞公司51%的股份被青海的五道口公司以144.5亿的价格收购,这个看起来还是比较令人唏嘘的,为啥当
高度近视产生的眼底病变不可逆 ①600度以上为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的为超高度近视。②高度近视者眼球前后径增长,视网膜和脉络膜却未能相应变长,当剧烈运动时,视网膜受到牵引易发生脱离。③对于高度近视的人来说,过山车、蹦极、跳水等剧烈运动都有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明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近视的人群数量也越来越多,近视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如果在生活中不注意养护,就会导致眼睛的病变,对眼睛的伤害则是巨大的。所以对于近视的人群来说,多注意养护眼睛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列举几
近视患者最担心的是运动会不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确实,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70%左右是近视眼。其中高度近视占30%~40%,也就是说,视网膜脱离并不只发生在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轻度(300度以下)中度(300~600度)近视也可以发生。
图/IC photo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10月14日是世界爱眼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
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仍处高位。疑难青光眼领域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葛坚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过度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缺乏等都是过度消耗远视储备的不良生活习惯,要保障孩子每天有4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根据国家卫生
运动近视眼镜主要是专门配合运动需要设计是运动型的眼镜的主要是有近视游泳镜近视篮球镜近视骑行见到他主要是用佩带版的,是佩戴者的更为安全,专门配合运动需要的设计,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运动近视眼镜。运动近视眼镜的出现帮助这些朋友解决了一大难题,专